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09篇
  免费   79篇
  国内免费   126篇
林业   165篇
农学   124篇
基础科学   149篇
  196篇
综合类   446篇
农作物   72篇
水产渔业   25篇
畜牧兽医   74篇
园艺   33篇
植物保护   30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20篇
  2022年   43篇
  2021年   35篇
  2020年   28篇
  2019年   49篇
  2018年   35篇
  2017年   61篇
  2016年   78篇
  2015年   49篇
  2014年   68篇
  2013年   60篇
  2012年   81篇
  2011年   78篇
  2010年   54篇
  2009年   64篇
  2008年   64篇
  2007年   91篇
  2006年   59篇
  2005年   51篇
  2004年   40篇
  2003年   27篇
  2002年   18篇
  2001年   21篇
  2000年   19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20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14篇
  1995年   20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7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991.
介绍在椭圆形镜框加工过程中使用步进电机带动执行机构运行,采用单片机对步进电机换相顺序、速度及位置进行控制的一种方法。  相似文献   
992.
利用AFLP分子标记鉴定新疆梨的分类地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鲁凤娟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5):2281-2282
[目的]为新疆梨的分类地位提供DNA水平上的依据。[方法]利用AFLP分子标记技术,通过聚类分析和遗传相似系数分析,对新疆梨进行分类研究。[结果]当阈值为15时,新疆梨品种兰州长把和花长把首先聚在一起,然后再与西洋梨品种巴梨、红巴梨、红茄、茄梨、保利阿斯卡、朱丽比恩和新疆梨品种其力阿木提聚在一起。7个新疆梨品种中,群体内品种之间欧式距离为2.646~10.050,与砂梨系统、西洋梨系统、白梨系统、秋子梨系统各品种间最小欧式距离分别为7.746、7.746、7.810、8.165。[结论]新疆梨与西洋梨系统有较近亲缘关系。  相似文献   
993.
棉株果枝部位、温光复合因子及施氮量对纤维伸长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杂交棉(科棉1号)和常规棉(美棉33B)品种为材料,设置异地分期播种和施氮量试验,使棉株不同果枝部位棉铃处于相同环境条件下或相同果枝部位棉铃处于不同环境条件下,研究棉株果枝部位、温光复合因子及施氮量对纤维伸长的影响。结果表明, 在相同环境条件下,棉株中部果枝铃的纤维长度虽稍高于其他部位,但纤维伸长动态变化及最终纤维长度在不同果枝部位间的差异均未达显著水平。棉纤维伸长发育期的累积辐热积PTP可综合温光复合因子的效应,其与棉纤维最大伸长速率Vmax呈极显著线性正相关,与纤维快速伸长持续期T呈极显著线性负相关,与棉纤维长度理论最大值Lenm呈二次曲线函数关系,可以作为表征棉纤维伸长发育温光复合因子的指标。当棉纤维伸长发育期内PTP在335 MJm2左右时,Lenm最大(科棉1号、美棉33B分别为30.94、30.31 mm),Vmax在1.3 mm d–1左右,T在16 d左右。氮素水平与温光复合因子对纤维长度的影响存在补偿效应,随施氮量的增加,棉纤维长度达到最大值时对应的PTP减小。当棉纤维伸长发育期内PTP达到240 MJm2时(科棉1号、美棉33B分别为237.6、241.6 MJm2),240 kg N hm2施氮量下的棉铃对位叶叶氮浓度(NA)更适宜棉纤维伸长;PTP低于此值时,增加施氮量(480 kg N hm2)可减小因累积辐热积降低而造成的棉纤维长度缩短的幅度。  相似文献   
994.
云南省不同地理位置水稻品种遗传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云南省的6个试验点收集了160个生产上使用的水稻(Oryzasativa)品种,用24对SSR引物对其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显示,24个标记都具有多态性,共检测到324个等位基因,每个多态位点检测到的等位基因数为7~20个,平均13.46个,总群体平均香农指数为2.0356,平均期望杂合度为0.8353。160个品种在相似系数0.101~0.996之间存在显著的遗传变异。AMOVA分析表明,水稻的遗传变异主要存在于地区内品种间(54%),只有7%遗传变异存在于地区间,品种内的遗传变异占39%。各试验点水稻品种遗传多样性分布不均匀,由高到低依次为:永德>元阳>石屏>保山>玉溪>石林。本研究结果表明,云南省水稻品种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但不同地理位置的水稻品种遗传多样性差异较大,这也为有效进行水稻种质资源的收集保存和利用模式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995.
以B475、B476、B323和B523 4个不同类型的甘蓝自交系为试材,研究了低温预处理、取材部位对甘蓝花药愈伤组织诱导培养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花药培养前对花蕾进行4℃低温预处理0、1、2、3、4、5 d共6个处理中,4个甘蓝基因型均在低温预处理3 d时愈伤组织的诱导率较高,分别为42.77%、59.40%、71.80%和54.06%;对4个材料在同一生长时期不同部位的花蕾进行培养,花药愈伤组织诱导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996.
湖南益阳竹种园在现代林业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益阳竹种园现已收集保存竹类种质资源20属167种(含27个变种、30个变型)242份,筛选并向社会推荐了一批适合我省栽培的经济竹种和观赏竹种,在现代林业建设中起到了很好的示范作用。  相似文献   
997.
甘丹丽  田强 《中国农学通报》2010,26(15):415-419
摘 要:湖北下堡坪乡资源丰厚,自然环境优美,文化艺术气息浓厚,但社会经济发展水平较低,并且观光农业还处于开发的初级阶段。在这样一个“非优旅游区位”开发观光农业是一项有现实意义的尝试。本文引入体验经济,通过对下堡坪现实情况进行分析,形成了以“体验+休闲”为主题的思路,构建了集“休闲度假、康体体验”为一体的发展模式,并对模式运行的条件及管理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998.
崩岗侵蚀对土壤速效养分质量分数及化学计量比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揭示崩岗侵蚀对土壤速效养分及化学计量比的影响,选取福建省长汀县黄泥坑崩岗群微度、中度和强度崩岗3处为研究对象,测定和分析了0 ~ 30 cm土层集水坡面、崩壁、崩积体以及沟道部位的土壤基本物理性质、速效养分及化学计量特征.结果表明:1)随着侵蚀强度的增加,硝态氮和速效磷质量分数表现为强度>中度>微度,中度侵蚀崩岗铵态氮质量分数最低,速效钾质量分数最高;从水平方向上,各速效养分质量分数表现为速效钾(AK)>铵态氮>硝态氮>速效磷(AP);垂直方向上,各速效养分质量分数大致随着土层深度而降低,但同一侵蚀强度内各质量分数差异较小.2)土壤速效氮为铵态氮与硝态氮的总和(AN),AN/AP比表现为微度>强度>中度,微度与中度差异显著(P <0.05);AK/AN比为中度>微度>强度,中度与强度差异显著(P <0.05);AK/AP比为微度>中度>强度,微度与中度差异显著(P<0.05).3)从集水坡面、崩壁、崩积体至沟道,3种类型崩岗的铵态氮和硝态氮平均值都呈降低的趋势,速效磷逐渐升高,速效钾在崩积体处最低,其他3个部位变化不大;土壤AN/AP、AK/AP比呈降低的趋势,AK/AN比在沟道处最高.4)速效养分化学计量比与砂粒、粉粒、pH和有机质皆密切相关,黏粒、容重和含水率对其影响相对较小.  相似文献   
999.
烤烟部位量化识别判定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验测量了不同烟区的不同品种、不同叶位烟叶主要外观形态指标,比较分析了各项指标的稳定性和可靠性,以期选择适宜指标识别判定烟叶部位。结果表明,部位标度值的重现性、稳定性都较好,波动性小,不同部位烟叶间差异显著,而同一部位不同产地和不同品种烟叶间几乎没有差异,作为识别判定烟叶部位的量化指标稳定可靠;而叶片长度、宽度、长宽比等指标变异系数大,波动大,稳定性差,同一部位不同产地、不同品种间差异显著,不能作为判断烟叶部位的量化指标。运用部位标度值法,对烟叶的部位进行识别判定,将烟叶分为下部、中部和上部3个部位,快速准确,科学易行。  相似文献   
1000.
针对目前乘用式采茶机作业时对采摘面的茶芽不能识别大小、老嫩茶叶一刀切下的弊端,设计了一种基于机器视觉的乘用式采茶机,提出了嫩茶自动识别与采茶机割刀的自动调平调高控制方法。通过对采茶机割台的位置伺服和水平度伺服控制,使得割刀面与茶陇蓬面有一个较好吻合,并能将割台与大地水平面保持一致;为了实现更为精准地切割,在采摘面的茶芽识别时采用2次最大类间差分法。首先获取采摘面的图像,利用B分量的阈值分割出茶叶区域;然后选取G和G-B分量的阈值,从茶叶区域中再分割出嫩茶区域;最后计算采摘面上嫩茶部分所占面积比例,以70%作为视觉伺服的控制基准。试验研究表明,提出的基于机器视觉的乘用式采茶机的嫩茶自动识别与采茶机割刀的自动调平调高控制方法能有效解决目前机采茶叶老嫩一刀切下的弊端,为今后全自动化茶叶采摘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